大反攻三个月,俄乌双方攻占区域人口分
乌军自6月4日开始的大反攻已经三个月了,虽然举步维艰,但也收获了一些定居点。而在此期间,俄军在北线一度也通过反击拿下了几个村庄。那么今天就来看一下双方的“战果”区域,在俄乌冲突之前它们的人口各是多少呢?
统计数据来源为欧洲人口数据库,乌克兰人口数据库,以及电子地图系统数据。例如,下图为涅斯库奇涅的人口记录。
为了尽量严谨,我核查了三方数据库,由于统计年份或统计方式的不同,有时会出现数据不一致。这种情况下我取平均值,仅供大家参考。
1.首先,乌军在库班-弗勒达中间突出部(大诺沃西尔卡战线)攻下的各村庄人口统计,已用红圈标注。
在俄军进入乌克兰之前,这里的人口分布是:涅斯库奇涅;斯托热夫8;布拉格达特涅;马卡里夫卡17;新达里夫卡51;列瓦德涅1;旧马约尔斯克;乌罗扎因。
2.乌军在库班西侧的进展。
洛布科韦99。派特科哈特未圈出,是因为该村仍属灰色地带,乌军无法在里面立足。但若将其划为乌控区也不能算错,因为俄军是很久都没有再进过这个村子了。
3.乌军在库班主战场刚刚取得的成果。
这里乌军只拿下了一个人口的罗博季涅,但这个区域是乌军大反攻选择的主战场,所以我将周边定居点的战前人口也一并标出,便于大家了解。
4.俄军的进展。首先是斯瓦托南翼。
俄军北线反击先拿下了两个村子,分别是纳季亚25,谢尔吉伊夫卡20。
5.俄军在斯瓦托北翼的突破,这个地方有一点特殊。
新舍利夫斯克战前人口左右。该村人口数据查询有一定难度,因为有多个同名的定居点,却没有一个是指向这里。几经波折我还是查到了它的战前人口数量,新舍利夫斯克早先是一个农场,以养奶牛之类的为主。后来靠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村子,而该地仍然是一个大规模的农场,所以在普通的数据库里没有人口统计。
总结:这里不持立场,仅以统计的角度看待双方所攻占村子的战前人口分布。接下来,乌军将面对的是人口更多的定居点,包括斯塔罗姆利尼夫卡,韦尔博韦等,其难度会更胜以往。作为善良的民族,我们希望俄乌双方所有的士兵和普通人都能幸存下来,只有和平谈判才是唯一的出路。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uoumao.com/hyfz/903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