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乌克兰参战的外国人签了合同就别想走,
“他们卖给你一个梦想,说你可以帮助乌克兰人民,但他们会把你扔到最糟糕的战区。”
当上月俄罗斯发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时,27岁的尼日利亚人奥塔·阿布拉罕就在推特上发帖称自己想加入战斗。尤其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出“来与乌克兰人并肩作战”的呼吁后,阿布拉罕心动不已。
“在乌克兰战斗要比住在这儿更好。”他以为,这将是他离开非洲的好机会,“如果战争结束,也许我会被允许留下来,甚至成为一个英雄。”
但阿布拉罕不知道的是,现实远不是他想象的那般。
从兴奋到失望甚至恐惧,是不少赴乌克兰参战的外国人共同的心路历程。
三五天训练就上前线?
2月27日,就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第三天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便宣布成立“外籍军团”,公开招募外国人参战。次日,他签署法令,免除了所有想要加入乌军作战的外国人的签证。
25岁的杰克·普里迪心动了。他之前在英国军队服役6年,年退伍,在威尔士卡迪夫的一所职业学校当老师,教学生制作止血带和处理伤口。看到2月24日俄罗斯启动特别军事行动的消息后,普里迪向学校请了三周假,告诉未婚妻说他要去乌克兰。
3月3日凌晨1时左右,普里迪和其他15个外国人挤进了一辆开往乌克兰西部的汽车,两小时后来到一处乌军基地。
普里迪前往乌克兰。图源:economist
在休息了个把小时,吃过早餐后,一行人满怀期待地等待着被分配合适的角色。普里迪本以为,考虑到许多来乌克兰的外国人都没有过打仗的经验,乌军会评估他们的技能,然后合理分配工作,比如他可以去难民营帮助照顾伤员,并教授人们基本的急救知识。但前来分配任务的乌克兰士兵却告诉他们:“你们应该在前线战斗。”
按照乌军士兵的说法,这些外国人将接受三到五天的培训:前两天学习看地图和基本的医疗知识;第三天分发武器,在靶场练习射击;之后所有人,无论有没有打仗经验,都会被派到前线。
这样就能上前线?
英国前特工菲尔·坎皮恩对此很是怀疑。“训练一名士兵,并让他们投入战斗,需要六七月时间。”在他看来,对于那些从未拿过枪、杀过人的普通人,一周不到的训练根本不够。“不要以为你拿到一支步枪,瞬间就会变成‘美国队长’。因为你根本就不是,你可能会死。”
签了合同就别想走了
来到乌克兰西部亚沃里夫军事基地之前,瑞典人杰斯珀·索德并没有思考过太多关于“死亡”的那些事。但在基地待了一阵子,尤其是经历过俄方的袭击后,他的态度变了。
索德说,这个基地里尽是一些从未拿过枪的外国人。人们本以为会在这里先行接受系统性训练然后上战场,结果却发现分不到武器,没有防护装备,没有训练,甚至连语言都不通,还充斥着“大量虚假的承诺和错误信息”。
当炮灰,是他们的宿命。
不久前,俄方袭击了这处基地。“他们确切地知道要打什么,确切地知道武器仓库在哪里,确切地知道行政大楼在哪儿。”索德说道。这场袭击,让这群散兵游勇知道怕了。当美联社采访索德时,他已经离开了乌克兰,逃到了波兰。
索德捡回了一条命,但不是每个想明白了的外籍雇佣兵都那么容易跑得了。
外籍雇佣兵出发前往乌东前线前在利沃夫的火车站合影。图源:reuters
普里迪对《经济学人》的记者说,3月3日那一天,他和其他外国人一道被告知,要留在乌克兰参战,还需要签下一份“卖身契”。
按照普里迪的说法,这份合同规定:外国雇佣兵的工资为每月格里夫纳(约合人民币元);在战争结束之前他们都必须留在乌克兰外籍军团,不得离开;履行同所有18到60岁的乌克兰男性一样的义务。
根据《经济学人》的报道,不少前往乌克兰的外国人反映称这是一份无限期的合同,意味着不是你想退伍就能随时退的。甚至,没有一个人在进入乌克兰之前被告知还有这些约束。《经济学人》称,乌克兰国防部的一名消息人士证实了这些条款的存在,但乌国防部发言人对此否认,并拒绝公开合同副本。
在普里迪看来,签下合同就相当于签下了“死刑令”,因为乌方可以无限延长这些外国人的服役时间,让后者别无选择,只得被迫留在战场,直到最终成为炮灰的那一天。“在基地里,没有一个人会向我们解释这一点,他们只是不断重申,我们的服务是有报酬的。”
看完所有条款,普里迪停了下来。“对我来说,这是骗人的!”他愤怒地说,“他们卖给你一个梦想,说你可以帮助乌克兰人民,但他们会把你扔到最糟糕的战区。”
于是,在进入乌克兰不到十小时后,普里迪离开了基地,搭便车回到乌波边境。
按照英国兰开斯特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阿马伦杜·米斯兰的说法,充当外籍雇佣兵的通常是“寻求刺激的人”。对于这样的“刺激”,坎皮恩建议人们三思而后行,或者更明确点说,“目前我认为最好的建议是不要去”。“如果你是一个没有任何技能的普通人,以前没有拿过步枪,没有任何经验,给自己买一个像样的游戏机吧,玩一玩游戏《使命召唤》就行了。”
出品深海区工作室
撰稿深海三文鱼
编辑深海贝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uoumao.com/hyfz/1774.html